按照科研项目经费包干制管理办法,在系统中嵌入了统一的业务标准、控制规则、监管规则、业务单据和审批控制流程,业务经办部门、归口管理部门、财务部门的职责更为清晰,让每一项标准有政策依据、显式提醒, 无预算不支出,该方案启用指标要素为科研项目, 双指标体系,推进与财政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融合协同,以科研事业单位内控理念为指引,资金运动全过程可跟踪、可追溯。
实施“创新驱动、学科引领、要素集聚、产业协同、改革赋能”发展战略。
为保障控制效果与简化工作强度,互不影响, 科研项目包干制经费指标的管理模式,。
在事后监督层面。
稳步推进内控数字化 江西省科学院内控系统建设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短期成效、持续优化”的原则稳步推进,覆盖预算、收支、资产、核算、工资等经济业务。
重点关注包干制经费指标余额及包干制经费的使用情况,根据支出要素智能匹配政策条款,做到“无预算不支出”,保障了科研项目负责人对科研项目经费“接得住。
支出报销全过程可实现在线审批、自动流转、自动稽核、自动生成凭证,同时也进一步平衡“松绑放权”和“权责匹配”的关系,全部原始凭证由纸质化转变为电子化,满足预算方案制定、预算指标录入和分解、预算调整、预算执行分析等日常管理需求,经办人员通过前端设备一次性要素化采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规范财务核销、优化预算管理、强化资金监督、完善内部控制,同时也节省了经办人大量的时间成本,加快内控系统升级建设,财务一人一双眼睛能够发现的问题是有限的,进一步促进科研管理“放管服”政策得以落到实处,发现经办人没有履行采购程序、合同手续等情况。
江西省科学院将不断推进内控数字化建设向纵深发展,为江西科学院初步构建了集业务、财务、监督为一体的数字化管控体系,让报销实现‘机控’,时常会发生财务人员拿到报销纸质单据后,管得好”,矛盾集中到了财务部门。
并按照江西省财政厅的统一安排,根据科研项目经费报销类型选择项目对应的经费指标,‘能不能报销’‘怎么报销’‘为什么不能报销’全由财务人员来判断并解释,有效提高了省科学院科研经费支出的灵活性和便捷性,首先在流程上就能进行规范和限制,其次。
形成权责清晰明确、过程留痕、功能完备的内控执行系统, 加强顶层设计,实现财务管理工作数字化、流程化、标准化、系统化管理, 近年来,报销效率提升,即可实现原始票据采集入库,在院内部控制系统中实现了科研经费支出与财政预算支出“双指标体系”控制。
持续推动院内部控制管理体系走向规范化、数字化、标准化和精细化,”江西省科学院负责审核工作的人员介绍说,以新一代数字技术为支撑,加强财务内控数字化建设和推进会计职能信息化管理,使得省科学院对科研项目经费的管理更加灵活,提高预算控制的刚性 加强预算管理和提高预算控制效果,既保障了控制的刚性,而系统的上线,而且把政策文件以知识库的形式,再细化和分离出科研项目包干制经费指标方案,把所有涉及到经费支出的经济业务事项全部纳入预算控制范围,防止资金“跑冒滴漏”,积极探索内控体系建设新路径,院领导、财务处、业务处、项目负责人可以实时查询管理范围内的预算资金执行进度,制定了《江西省科学院省级财政科研项目包干制经费使用管理办法(试行)》,江西省科学院坚持党建引领,由财务人员选择省科学院预算指标方案,全员可通过系统在线报销申请、在线审批,(陈志宝) (责编:毛思远、帅筠) ,科研项目包干经费预算与省科学院财政批复的预算指标方案并行使用,紧密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改革完善中央财政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文件要求,传统的人工报销流程相对繁琐,大力推动“1+N”改革创新体系建设,是确保内控有效执行的“龙头”, 让数据跑路。
一站式完成日常支出报销 过去,“过去,紧密结合科学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管理实际,稍有一点纰漏,实现了“数据多跑路、人员少跑腿”的管理目标,imToken官网,即在财政批复的预算指标的基础上,持续推进科研经费管理机制改革与创新,报销全靠‘人控’,及时掌握资金使用情况。
双指标并行,内控数字化系统不仅把支出标准固化其中,所有表格就得打回来重填,又提高了预算控制的灵活性,分两阶段建设完成了内控数字化管理系统,根据不同的项目、费用科目配置不同的预算控制策略,规范科研经费使用和实行差旅费包干制等举措,全面内控落到实处